我是江西省地質局的一名地質勘探隊員,2017年,響應組織號召,我報名參加了單位駐贛州贛縣區吉埠鎮社建村的扶貧工作隊,自此,我的研究對象從天南海北的山川河岳,變成了村里的老少爺們。
剛到村里的第一天,我就遇到了一個大難題:社建村許多老人不會講普通話,而對身為土生土長河北人的我來說,老人們講的客家方言就像一門“外語”。不過年輕人的字典里可沒有“不會”二字,不會咱就學會。那段時間,我白天走村串戶,跟村民聊天,不懂就比劃;晚上練習與村民溝通的常用詞語,研讀各項扶貧政策,每天總是不知不覺就忙到了凌晨兩點。只用了一個多月,我就跟村民打成一片。
村里發展扶貧產業,社建村有養殖湖羊的傳統,我們決定把這項特色產業發展好。問題又來了,怎么養?以前在河北老家,我也幫家人養過羊,但是北方養羊和南方養羊環境不同,方法也不太一樣。不懂就問,我來到三溪鄉,跟師傅學習。我學會了給羊修“別墅”、給羊接生、宰羊甚至烤羊肉串,羊從出生到“進口”我都學明白了。在單位的支持下,我們為村里修了4個大型羊圈,社建村成了遠近聞名的養羊大村。
2020年,社建村成功脫貧。離開村子后,我總回憶起村里老人們趁著夜色、悄悄把蔬菜掛在工作隊辦公室的門把手上。我們問是誰送來的時候,他們又總是笑。和妻子商量后,我又報名參加了鄉村振興隊,來到了贛縣區的建節村。
建節村是贛縣區人口最多的村,戶籍人口達5500多人,但是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考察了一番,我發現,這里每到5月,烏桕花漫山遍野,清澈的山泉水常年不斷,是養蜂的天堂。地理位置合適,成本也不高,養蜂很適合建節村。
說干就干!別看養蜂好像放一個蜂箱就可以,其實養得好不好,技術很重要。半年的時間里,我晚上在網上查資料,白天跟著養蜂人羅師傅上山。蜜蜂離人越遠,蜂蜜品質越好,羅師傅養蜂的山上人跡罕至,上山的路鋪滿碎石。我跟著羅師傅系統學習飼喂、分蜂、并群、介王、防病等技術,還到長洛鄉求經問道,餓了就在山上的土灶“野炊”,在山上一待就是一天。
我一向是“傻大膽”,第一次看到羅師傅提蜂巢,我也跟著提,不小心壓到蜜蜂,眼睜睜地看著蜜蜂在我右手叮了一個包。后來掌握了方法,很少被蜇,現在村民有問題會來問我,我也算半個養蜂專家了。
今年我們購買了300多個蜂箱免費發放給村里的養殖大戶、脫貧戶等,生產出的蜂蜜供不應求。明年,我們還要帶著村民再加300箱。
(作者為江西省地質局駐贛州市贛縣區吉埠鎮建節村鄉村振興隊工作隊員王浩,本報記者楊顏菲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