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拍攝的新北燈會一景。新華社記者 黃揚 攝
新華社臺北2月5日電(記者黃揚、趙博)“這些手繪燈籠好看吧!”家住臺灣新北的林先生將3歲大的兒子扛在肩上,讓孩子可以近距離觀賞精致的燈籠。“等你學會畫畫,你也可以做燈籠哦,爸爸幫你掛上去。”
“心想事成”“福運滿堂”“平安喜樂”……正在舉行的新北燈會上,千只燈籠排列成串。這些燈籠由新北各區市民手繪而成,筆墨丹青描畫出民眾心中多彩美好的新春期盼。
適逢中華傳統佳節元宵節,臺灣多地舉辦燈節、放天燈、舞火龍、鹽水蜂炮等民俗活動,歡度佳節。
臺北時隔23年再度迎來臺灣燈會。4日晚,主燈“玉兔壯彩”上演開燈秀,這座22米高的彩燈融合傳統生肖“兔”造型與科技時尚元素,以活潑雀躍的“太空兔”形象歡度佳節。臺中燈會也在同日晚間亮燈開幕,水上動態主燈成為全場關注焦點。直徑約10米的大型圓球緩緩打開,金色兔燈升騰而出,為民眾生動演繹“金兔躍新春”。
長久以來,融合兩岸元素的花燈一直是臺灣各地燈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今年新北燈會上,“玉兔迎春,祈福兩岸”主題迎春彩燈巧用“玉兔”“嫦娥”“吳剛”等民間傳說形象,傳遞“兩岸共慶元宵”的喜慶氣氛;在臺北市大安區的龍門廣場,近來多次亮相臺北的“儂好上海”大型彩燈依舊閃亮登場,送上暖意滿滿的新春問候;在南投燈會上,浙江溫州選送的花燈作品“千年商港·幸福溫州”驚艷亮相,結合宋代福船與杭州亞運會場館“溫州龍舟運動中心”燈組元素,展示傳統與現代交織的魅力。
2月4日拍攝的臺中燈會一景。新華社記者 黃揚 攝
燈下寄相思,云端話團圓。元宵節前夕,來自臺灣高雄與北京西城區的約300名兩岸同胞相聚云端,聊民俗、猜燈謎,其樂融融。其間,來自兩地的與會者互相邀約,盼望早日面對面交流。
“賞花燈,逛市集”,元宵集市也是燈會的重要部分。今年,臺中燈會首度搬遷至場地更寬闊的臺中中央公園舉行,也吸引到更多商鋪前來擺攤。據了解,今年共有219家攤鋪入駐臺中燈會市集,相較去年大約翻了一番。
在臺中經營甜品店的陳喬雅第一次參與元宵集市。“人比想象中要多,前前后后都是人!”為了“開門紅”,她在攤鋪掛上紅燈籠,精心準備了寫有特色賀詞的紅色卡片,“盼望冬去春來,生意紅紅火火”。
爆竹聲起,煙火繚繞,臺灣多地的“火熱民俗”以盛大開場期盼春暖花開。在臺東因疫情暌違2年的“炸寒單”活動再度回歸,4日起至6日將舉辦26場。而在臺灣中部的苗栗,祈愿平安吉祥、五谷豐登的元宵慶典“火旁龍之夜”也已于4日晚登場。7名健壯男子舞動火龍,點燃全場熱情,將慶典氣氛帶到高潮。
過去兩年受疫情影響,臺南“鹽水蜂炮”一度縮小規模。今年元宵節,臺南以“大展鴻兔”為主題舉辦慶祝活動,于4日至5日間舉辦“鹽水蜂炮”活動,力圖再現疫情前煙花四射、人潮涌動的熱鬧場面。
據鹽水消防分隊初步統計,今年參與的炮城超過百座。眾多炮城之中,“廣福軒”炮城超過20萬支蜂炮一字排開,紅通通的蜂炮綁了12米多長,成為引人關注的焦點。炮城主人張哲嘉表示,今年活動擴大舉辦,靠十幾個朋友出力幫忙,用大約兩天時間協力完成這座“廣福軒”。
已有20余年歷史的新北平溪天燈節,一直是臺灣當地的一大民俗盛事。元宵之夜,數百天燈同時升起,如星如雨點亮夜空,更是許多民眾及觀光者翹首期盼的盛景。今年的平溪天燈節首次嘗試“雙主燈”齊飛。晚上,高達6米高的可愛白兔天燈緩緩升空,同時起飛的還有它“最愛的食物”——一只大約三層樓高的蘿卜造型天燈。
5日清晨,盡管平溪當地下著小雨,但已有游客為參加天燈節排起長隊。參與制作天燈的新北手藝人胡民樹告訴記者,制作這座巨型兔形天燈耗費超過300張三角形棉紙,加上成本上漲、工時緊張等問題,制作過程殊為不易。
胡民樹說,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是元宵佳節的主旋律,期盼新的一年時來運轉,疫情帶來的影響退去,“兩岸民眾間的溝通交流能夠增加,讓兩岸拉近距離、更加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