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溪而建、狀似靈魚的賣花漁村是中國徽派盆景發源地,徽派盆景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賣花漁村只賣花不打漁,世代以種植盆景花卉為業,梅花開時,成片的粉色點綴著徽派建筑,美不勝收。
賣花漁村以盆景興農業,以梅花促旅游,2022年盆景年銷售額達2500余萬元,外來游客超10萬人次,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突破100萬元,真正將綠水青山轉化成了金山銀山。
賣花漁村遠景。中國青年網 張玘云攝
學會計的洪瑜大學畢業在南京工作一年后,選擇了返回家鄉創業,身邊的人也曾提出過困惑,放棄大城市的工作返回小村莊,值得嗎?洪瑜卻沒有一絲猶豫,“作為徽派盆景發源地賣花漁村的村民,一名新時代青年,我希望能把徽派盆景傳揚出去,讓更多人了解到它。”
在賣花漁村旅游業還未興起前,洪瑜家的花卉盆景要么是外面的貨商到家里來選買,要么是家里人用肩膀挑出去賣,銷路具有局限性。2022年,已經做過線上銷售的洪瑜開始試著接觸直播帶貨,起初面對直播間有需求的買家,洪瑜連銷售鏈接都不會上。隨著賣花漁村名氣的增長,想要直播賣花卉盆景的村民越來越多,村里就組織有意向直播帶貨的村民集中參加了電商直播培訓。
直播平臺如何操作,直播有什么技巧......在手把手系統的培訓過后,半年時間內洪瑜的營業額就翻了倍。春節期間鮮花銷路格外好,洪瑜從大年三十到初十連續直播,每日收入1萬元左右。在洪瑜看來,這是一個買家與賣家雙贏的好事:“不僅客戶得到了實惠,我們也增長了盈利。”同樣是返鄉創業的胡敏,也在2022年參與了集中直播培訓,他認為直播既可以宣傳賣花漁村,讓更多人慕名而來,也為村民們提高了收入。
賣花漁村一角。中國青年網 張玘云攝
近年來,賣花漁村陸續實施了傳統村落保護項目、村循環道路建設項目、電商服務中心建設項目、自來水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項目等,村非遺傳承不斷向縱深發展,道路、供水等民生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容村貌不斷提升。
如今賣花漁村的游客越來越多,在村里,隨處可見剛剛買完花卉、盆栽,正拿在手上反復觀賞的游客,在他們手中,徽派盆景將去到更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