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工匠”羅曉玲:將西藏好茶帶到更多地方
2018年,來自四川省雅安市的羅曉玲把茶種子、茶技術、茶人才帶到了西藏林芝市波密縣易貢鄉的茶田間,她扎根于縱橫的茶田之間,因地制宜、傳承創新,全身心投入到茶葉品種研發、繁育、種植、生產和加工的每一道工序中。如今,羅曉玲當選為2023年“西藏工匠”年度人物,她告訴記者,2018年,她克服萬難來到西藏,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更多人知道西藏有好茶,讓更多人喝到西藏好茶。
從小受到茶文化熏陶 工作后也與茶結緣
雅安歷來有“世界茶文化發祥地”之稱,羅曉玲從小就受到茶文化的熏陶。“我們家有自己的茶地,父母都會做手工茶,我很小就開始炒茶了,炒好的茶由父親背到集市上去賣。”這是羅曉玲對茶葉最初的記憶。從初中開始,羅曉玲稚嫩的雙手就不停在滾燙的鐵鍋中翻炒剛摘下的茶葉,直到雙手通紅,甚至被燙起水泡。“蒙山頂上春光早,揚子江心水味高。”文人雅士喜歡茶葉,土生土長的羅曉玲更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為合格的“茶人”。
大學畢業后,羅曉玲分配到雅安市名山區的金龍村,負責村里的“退林還耕”工作。那時候,金龍村因地制宜,家家戶戶種植茶葉,沒多長時間,茶葉帶來的價值初步顯現。“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種植茶葉后,村里家家戶戶的泥瓦房變成了樓房。”羅曉玲的記憶里,金龍村的村民們憑借著茶葉勤勞致富,生活越過越紅火。幾年后,羅曉玲被派往牛碾坪萬畝觀光茶園工作,負責旅游項目。萬畝茶園呈梯形排開,茶樹在淺丘間連片蜿蜒。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雅安的茶葉,羅曉玲走遍全國各地學習當地的茶葉制作工藝和技巧。“福建、廣東、浙江、湖南、湖北我都去過,甚至有一次,我還去日本學習了他們的茶道。”羅曉玲說。
一場美麗邂逅讓她下定決心 種茶之路卻“屢戰屢敗”
一次偶然的機會,羅曉玲來到西藏林芝市波密縣易貢鄉。遠處的雪山巍峨雄壯,云霧游蕩在雪山之中,易貢湖上水鳥飛翔,湖邊牛馬漫步。“高山云霧出好茶”這句話和眼前的風景竟然如此匹配。至此,羅曉玲才知道,原來自己的認知是錯誤的。她原本以為,西藏根本沒有茶葉,來了這里她才知道,西藏不但有茶葉,還有得天獨厚的種茶條件。“都說‘亂石出好茶’,那時候我就有一個想法,想讓所有人知道西藏有好茶,讓他們都喝上西藏好茶。”羅曉玲說。
為了實現夢想,羅曉玲毅然決然辭掉穩定的工作,來到林芝市易貢鄉。2018年,羅曉玲帶著區外的茶種子、茶技術、茶人才來到林芝,開始自己的漫漫種茶路。“我的種茶路只能用‘屢戰屢敗’來形容。”羅曉玲苦笑著說。由于種植茶葉對土壤條件要求較高,但林芝的土壤沙化較為嚴重。為解決泥土的問題,必須從區外運輸泥土過來。林芝天氣溫差較大也是一大難題。羅曉玲記得有一年,快到采摘茶葉的季節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打破了黑夜的寧靜。第二天起床,原本枝繁葉茂的茶樹全都已經被凍壞了,不到一周,茶樹陸續死掉,所有心血功虧一簣。
雖然前期遇見了很多困難,但羅曉玲始終沒有放棄。她嘗試種植了許多品種,雖然屢戰屢敗,但她卻屢敗屢戰,終于在2023年種植成功。現在,羅曉玲創辦了西藏文旅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持有“雪域秘茶”品牌,擁有外包裝設計專利。為實現“讓更多人喝到西藏好茶”這一夢想,羅曉玲和團隊經過艱辛的研發和培育,打破傳統黑茶制作方法,改變了傳統熬制烹煮的工藝,節省了人工成本,促進茶葉內含物質的激發。目前,羅曉玲獲得新型專利5個、發明專利1個、外包裝設計專利1個。羅曉玲告訴記者,雖然這里的地理條件讓種植茶葉變得困難,但也正是因為這里的溫差大、日照充足等原因,讓茶葉變得口感更好,茶多酚含量高,也很耐泡,澀味也會變少。“一切都是值得的。”羅曉玲說。
排除萬難終于走上正軌 未來她還有更大的責任
說起第一年來西藏的種種經歷,羅曉玲依然十分動容。2018年,羅曉玲帶著茶藝師和制茶師三人,沿著318國道自駕,踏上前往西藏的路。因為準備不充分,再加上連續下雨,經過一個山腳時,一塊石頭滾下,正落在羅曉玲的車頭前方,生生擋住了路。羅曉玲在別人的幫助下排除障礙,才驚險通過。從波密去往林芝的路上,羅曉玲一行人又遇上大堵車,一整晚都困在路上無法前行。因為食物準備得不充足,羅曉玲幾人餓得頭暈眼花。“最后,遇見了一位警察,他將手里的食物分給我們。”羅曉玲說起這些經歷,止不住地感動。
一路走來,羅曉玲克服了很多困難,但家庭的困難,她終究沒有克服。還記得自己剛提出這個想法時,母親就強烈反對。“對于長輩來說,子女有穩定的工作,不錯的收入,美好的家庭已經足夠了,實在不用背井離鄉,冒著很大風險去外面。”羅曉玲表示,母親見自己一意孤行,便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告訴羅曉玲,如果非要踏上這條路,可能會面對很多家庭問題。如今,媽媽當初的“嚇唬”都一一應驗。
如今,羅曉玲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上,都已逐步走上正軌,并且憑借自己對于制茶的敬業、專注、創新等精神,獲得了2023年“西藏工匠”的稱號。羅曉玲表示,這個稱號不僅是對自己的認可,更是一份責任,她會繼續努力,爭取將西藏好茶帶到更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