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家:中國是全球增長最大引擎 美國應當將中國崛起視為機遇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75年砥礪奮進,中國給世界帶來了什么?外國專家9月28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增長的最大引擎,美國應當將中國崛起視為機遇而非威脅。
中國崛起推動全球增長
美國智庫印中美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丹·斯泰恩博克指出,近年來,一些國際人士拋出了所謂“中國經濟崩潰論”,事實證明這些論調根本站不住腳。
經過幾個世紀的殖民擴張和半個世紀的冷戰,西方國家通過不平等的經濟政策進一步拉大了與“全球南方”的經濟差距。而隨著中國崛起,這種局面被打破。
1949年,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的比重不足5%。而今,中國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其國內生產總值(GDP)在全球所占比重已經達到19%左右。
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發展中國家都在許多方面依賴西方。2007年以來,以中國為首的大型新興經濟體逐步推動全球經濟增長,而西方發達經濟體的增速已經放緩。中國對中低收入經濟體的影響大幅提升,“一帶一路”等發展項目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多邊金融機構為多個新興經濟體的增長提供了助力。多年來,中國通過這類舉措推動全球經濟增長。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大引擎。過去十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這就意味著,對全球經濟復蘇構成威脅的不是中國,而是西方的保護主義、制裁行徑和地緣政治博弈。
美國應當將中國崛起視為機遇
斯泰恩博克進一步表示,今年以來,貿易增長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出所料,中國的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這兩個增長最快的出口行業已經成為美國和歐盟的打擊目標。
美國千方百計減少進口、增加國內產量,近年來更是加緊推進“買美國貨”政策,由此推高了采購成本。如今,美國民眾正在為政府的關稅戰和制裁行徑買單。
種種跡象表明,中美合作更符合雙方利益。
全球化智庫美籍高級研究員哈維·佐丁表示,中美建交45周年來,兩國貿易增長了200多倍,雙向投資存量超過2600億美元。兩國互利合作支撐了美國國內約260萬個就業崗位,給7萬多家在華美企帶來了超過500億美元的年利潤。
他強調,美國政府不應該大搞惡性競爭,而應當謀求合作共贏。
(英文原文刊發于《中國日報》智享匯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