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來自企業的學員在東莞市高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參加實訓。 本報記者 鄭楊攝
提升營商環境
廣東東莞充分利用政策體制優勢,培育外資、民營經濟生長的沃土,迅速成長為現代制造業名城,蓬勃發展的民營經濟成為東莞經濟社會發展的“頂梁柱”。
同時,作為廣東省建設工程項目審批制度專項改革試點,東莞全力打造珠三角審批流程最優、服務體驗最佳的建設工程“一站式”實體服務大廳,通過不斷提升營商環境,增強非公經濟的發展活力
11月21日,廣東東莞市引進的首家世界500強企業——東莞雀巢有限公司舉行了30周年慶典。作為雀巢公司在中國最早設立的咖啡廠,東莞雀巢自1988年成立至今已扎根東莞30年,期間歷經5次增資擴產、升級改造,目前年納稅額超過3億元,已連續多年成為東莞納稅前十名外資企業。“雀巢既因為東莞的投資環境獲益,也為城市發展作出了貢獻。相信未來東莞的投資環境會越來越好。”雀巢相關負責人表示。
東莞雀巢公司是東莞大力改善營商環境、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改革開放40年來,東莞緊緊抓住國際產業轉移的歷史性機遇,充分利用政策體制優勢,培育外資、民營經濟生長的沃土,迅速從一個地區生產總值僅6億元的農業縣,嬗變為經濟總量超7000億元的現代制造業名城。
今天,蓬勃發展的非公經濟已成為東莞經濟社會發展的“頂梁柱”——貢獻了超過九成的國內生產總值,九成的稅收,九成的進出口額,九成的技術創新成果,九成的城鎮勞動就業,九成的企業數量。東莞已成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非公經濟走向成熟壯大的一個經典樣本。
“小牛拉大車”作用凸顯
數十年來,東莞以制造業為根基的非公經濟堅持轉型發展,如今正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制造業中心,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11月27日,全球逾八成知名智能制造企業云集東莞,參加“2018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博覽會”。在這個全世界高端機器人競技場上,來自東莞本土的巨岡機械、拓斯達、臺一盈拓等企業毫不怯場,展示了高超的“十八般武藝”。
記者來到拓斯達公司展區,一個機器人“畫師”5分鐘左右就為記者畫好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畫像,其重復定位精度吸引了眾多采購商的目光。“這是拓斯達自主研發的六軸工業機器人,控制和視覺合二為一,能運用于多種工業場景。”展位上的銷售工程師高天天自豪地告訴記者,拓斯達作為廣東首家登陸創業板的機器人骨干企業,已服務包括美的、比亞迪在內的4600多家客戶。
東莞“智造”企業之所以能在今天自信地與國際名企同臺競技,有賴于以制造業為根基的非公經濟數十年來堅持轉型發展的深厚積淀。“2017年,東莞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占比分別達50.5%和39.0%,均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當前,東莞正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制造業中心,我們愿與廣大企業、科研機構一起,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東莞市委書記梁維東表示。
1978年9月份全國第一家對外來料加工廠——東莞太平手袋廠正式開工,“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補償貿易)的外資經濟在東莞蓬勃發展,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日新月異、勢如破竹般占據東莞GDP一半,華為、OPPO、VIVO等千億元級智能手機企業聚集,創造出全球每5臺智能手機中就有1臺是“東莞制造”的奇跡。
改革開放40年來,東莞正是依托非公經濟的發展,凸顯了對全國經濟“小牛拉大車”的作用——以占全國0.03%的土地,創造了全國0.92%的GDP、4.74%的外貿收入,貢獻了全國0.98%的財政收入。
營商環境是最大競爭力
東莞致力于高標準打造國際化法制化營商環境,構建政府服務“加一”、綜合成本“減一”優勢,在質量導向外貿促進體系、加工貿易便利化流程再造等改革上積極探索
東莞之所以成為非公經濟生長的沃土,營商環境是最大的競爭力之一。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東莞松山湖高新區建設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專區,看到萬科東莞公司負責項目報建的李女士正在窗口辦理業務。“我公司建設項目很多,自從這個服務大廳開設以來,辦理業務非常快捷,很多業務當場就可辦完。”李女士說。東莞市政務服務辦科長陳釗告訴記者,今年初東莞成為廣東省建設工程項目審批制度專項改革試點,全力打造珠三角審批流程最優、服務體驗最佳的建設工程“一站式”實體服務大廳,得到了各類企業的“點贊”。
其實,早在1978年底,東莞對外加工裝配辦公室便在全國首創了“一站式”政務模式,對洽談、簽約、辦證等業務實行“一條龍”服務,小企業從簽約到投產僅需一周,從而吸引了大量外資企業前來投資,逐漸形成了“東莞塞車、全球缺貨”的繁榮景象。
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推動改革創新,提升營商環境,一直都是東莞推動非公經濟發展的“法寶”。東莞市委改革辦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東莞致力于高標準打造國際化法制化營商環境,構建政府服務“加一”、綜合成本“減一”的優勢,推出了多項全國首創的改革。例如2012年東莞成為全國商事制度改革試點城市之一,率先開展“先照后證”、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等首創性改革,成為全國商事制度改革的“東莞樣本”。2015年,東莞入選廣東唯一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城市,在質量導向外貿促進體系、加工貿易便利化流程再造等改革上積極探索,試點試驗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
營商環境競爭力的提升,顯著增強了東莞非公經濟的發展活力。截至今年9月底,東莞市場主體達111萬戶,總量位居廣東省地級市第一;開辦企業便利度蟬聯廣東省地級市第1位。目前,東莞不僅擁有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14350家外資企業,民營經濟的實力也顯著提升,占GDP比重近五成、吸納就業近六成、對稅收貢獻近七成,極大增強了東莞經濟的內生性和自主性。
讓企業吃下“定心丸”
為扶持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東莞從市場開拓、成本壓減、資金周轉等十個方面形成組合拳,覆蓋企業從小微初創、擴展規模、轉型升級到上市募資全周期
如何幫助非公經濟應對風險挑戰,讓廣大企業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11月14日,東莞發布了《進一步扶持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1+N”政策體系,針對企業攬訂單、控成本、穩周轉、擴投資、增能力等難題,拿出了“非公經濟50條”政策。
“此次政策最大的突破是實現‘內外資一體化’,即改變了過去民營和外資的扶持政策分散發布、獨立實施的狀況,首次出臺集成性政策。同時,也對國家、省、市新近或即將出臺的惠企政策加以集成,在市場開拓、成本壓減、資金周轉等十個方面形成組合拳,覆蓋企業從小微初創、擴展規模、轉型升級到上市募資全周期。”東莞市政府秘書長鄧濤告訴記者,“東莞要釋放的信號,不僅僅是為企業減成本,提供一床厚實的棉被,更重要的是為企業撒一把種子、開辟一片天地;不僅僅是打造成本的洼地,更要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高地。”
除了政策“組合拳”,東莞還將從城市環境、開放環境、產業環境、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等六大方面入手,為非公經濟打造最優的發展環境。例如,在提升城市環境方面,東莞將推動總規模近2700億元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打造中子科學城、濱海灣新區等重大發展平臺,并鼓勵非公有制企業投資參建;在提升開放環境方面,堅決做到對非公有制經濟和公有制經濟一視同仁;在提升市場環境方面,著力降低綜合成本,到2020年力爭再為非公企業減負300億元;在提升政務環境方面,做到企業困難一鍵上傳,服務平臺統一受理,處理結果限時反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