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午,27歲女孩婷婷在簡陽買了兩個榴蓮,想帶回老家重慶,沒想到在簡陽火車南站安檢時被攔下。作為“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物品”,按照相關規(guī)定,榴蓮不能帶上火車。想到丟掉可惜,婷婷就在現(xiàn)場將兩個榴蓮幾乎全部吃完,吃完后她上火流起鼻血來,所幸順利進站。(1月20日中國新聞網(wǎng))
此消息一出,一時熱議如潮,眾說紛紜。有人說榴蓮不讓上火車,這個違禁品認定太隨意;也有人說榴蓮的那個氣味,濃烈刺激,的確也妨礙了公共衛(wèi)生。應驗了那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老話,
新聞中披露了一個細節(jié),女子表示,榴蓮哪里惡臭了,這么香,你們簡直不懂欣賞。她的話語一點不錯,對喜歡榴蓮的人來說,那種奇特的味道可謂是人間美味,特別是經(jīng)過冷藏過后,更有一種水果冰激凌的風韻,讓人欲罷不能。
在此筆者要強調(diào)的但是。榴蓮異味的存在也是不爭事實,那些不喜歡它的人,對他的厭惡也是深入骨髓。正如光污染、氣味污染對人的心理傷害一樣,讓人難以忍受,再加上旅客列車是一個封閉的空間,春運期間的人潮擁擠,車內(nèi)溫度的熱氣蒸騰,這味道的傳播對環(huán)境衛(wèi)生的影響、對旅客在車廂里的體驗也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出門在外,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換位思考。正如網(wǎng)友們的留言那樣,“自己喜愛的東西不一定是別人可以接受的!”火車車廂畢竟是一個公共場所,對公共場所的環(huán)境理應多一份考慮,多一份保護,而不是天馬行空,我行我素。信馬由韁的任性過渡,會給身旁旅客帶來難受、惡心的感受,甚至遭致旅客罵娘。
多一份理解,就會多一份寬容。鐵路不允許榴蓮上車,也許就是基于溫馨舒適的旅行環(huán)境的考慮,這種避免眾口難調(diào)的尷尬而制定的規(guī)定,只是為了歸鄉(xiāng)途中的一個安寧而已,所以,帶著文明出行,才顯得如此重要。
作家畢淑敏寫過,泥沙俱下的生活,與這世界溫柔相處是一個多么簡單的道理。用一顆盛得下喜怒的心靈,用一種輸?shù)闷鸬膬?nèi)在力量,安放自身的精神處所本就應該成為出行的性格和反應的模式。唯有這樣,我們才會讓“異味”讓位于春運路上的“年味”,自覺維護用鄉(xiāng)愁鋪墊的溫馨舒適的春運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