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8種,這是云南省境內1992年至2020年累計發現新種的數量,其中新物種2519種,新記錄種1199種。
云南省地處中國西南,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南接中南半島,是全球36個物種最豐富且備受威脅的陸地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中的“中國西南山地”“東喜馬拉雅地區”及“印度—緬甸”三大區域的核心和交會地帶,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也是許多物種的起源和分化中心,素有“動物王國”“植物王國”和“物種基因庫”的美譽。
“歡迎大家明年聚首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20年9月30日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向世界發出“昆明之約”。經《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四屆主席團決定并經中國政府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一階段會議將于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在昆明舉行;第二階段會議將于2022年上半年以線下方式在昆明舉行。
本次大會將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這是繼“愛知目標”后,全球新的10年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也是聯合國首次以生態文明為主題召開的全球性會議。
事關全人類未來發展的COP15,為什么選擇中國云南昆明?《生物多樣性公約》原執行秘書帕梅爾表示,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傳統文化中也包含著生物多樣性的智慧,“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帕梅爾認為,云南的生物多樣性豐富,不僅是表現在自然資源,也表現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豐富。
天時地利人和。云南期待著COP15,世界也期待著云南。
云南迎接COP15
今年9月1日的新學期伊始,《昆明開學第一課——COP15相約美麗春城》就開講了。節目以生物多樣性保護及COP15相關知識宣傳為主題,為全國中小學生帶來一場充滿生命力的科普課堂。
這是COP15越來越近、影響越來越大的一個生動縮影。
在7月9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開的COP15籌備工作現場辦公會上,云南省委書記阮成發表示,把COP15放在昆明召開,是黨中央、國務院交給云南的一項光榮神圣任務。當前,要根據中央有關要求和疫情防控形勢,進一步完善會務保障方案、防疫方案、展覽展示方案、新聞宣傳方案、安保方案,做好各項籌備工作,確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要展示昆明形象,推進國際化標識改造工程,加強城市環境整治,向中外來賓展現‘世界春城花都’的良好形象;要展示云南示范,讓更多與會代表深入感受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要廣泛宣傳動員,向世界全方位宣傳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傳播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理念,展示美麗中國、七彩云南的良好形象。”阮成發強調。
“要全力宣傳云南,讓國內外嘉賓深刻感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云南的成功實踐,全面感知云南的生態優勢、生態特點、生態地位,促進生態與旅游融合發展,努力把會議成果轉化為未來發展動力和成效。”云南省省長王予波表示。
云南省國土面積僅占中國的4.1%,卻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態系統類型,保存有許多珍稀、特有或古老的類群,高等植物及脊椎動物種數均超過全國的一半,是公認的生物多樣性重要類群分布最為集中、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
云南正扎實推進大會籌備工作,為舉辦好這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會做充分準備。
國家瀕危物種研究委員會委員楊宇明指出,云南生物多樣性不僅是數量上占有優勢,多樣性和特有性上也是全世界很少地方能夠達到這樣的比例和高度,在全球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
“保護好了云南的瀕危物種就是保護好了中國、全球的最重要的物種資源,因此云南做好了生物多樣性工作對全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楊宇明說。
多措并舉保護生物多樣性
云南在中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在維護西南生態安全屏障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云南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可謂多措并舉。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相繼成立了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及其專家委員會,各州(市)也逐步建立起與此相應的工作協調機制。
2007年,云南啟動“七彩云南保護行動計劃”后,推出《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規劃》,首次明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2008年至2012年,相繼發布《麗江宣言》《騰沖綱領》《西雙版納約定》,讓生物多樣性保護范圍逐步得到擴大。
為了加大保護力度,云南省又先后制定了《云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2010—2020年)》《云南省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綱要(2011—2020年)》等一系列規劃計劃,從不同層面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2010年,《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印發后,云南省于2013年在全國較早發布了《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2—2030年)》,劃定了6個優先保護區域,提出了九大保護優先領域、34項保護行動。
2016年至2018年,《云南省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方案(2016—2020年)》《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規劃(2017—2030年)》《云南省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2017—2025年)》《云南省濕地公園發展規劃(2018—2025年)》等一系列規劃的出臺與實施,使保護力度持續加大。
2019年,云南省頒布實施全國第一部生物多樣性保護法規——《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滇池、撫仙湖、洱海、瀘沽湖等九大高原湖泊實現了“一湖一條例”,麗江拉市海、昭通大山包等9個保護區實現了“一區一法”。
“云南省在貫徹執行國家上位法的同時,十分重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相關的地方性法制建設,這些法規涉及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森林及珍稀名貴樹種資源保護、生態系統保護等多個方面,也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多個保護類型,它們與國家層面的相關法律一起,為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在《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進展、成效與前瞻》一文中,作者劉春暉等指出,《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的出臺開創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地方立法的先河。
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
雖然云南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庫,及中國西南乃至東南亞的生態安全屏障,不可忽視的是,云南生物物種分布地域狹窄,種群規模小、特化程度高,十分脆弱。但基于多措并舉,如今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
前段時間,云南西雙版納亞洲象群的北移經歷是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又一個暖心故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總裁兼理事會主席章新勝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亞洲象北移途中,居民主動避讓,使象群得以自由漫步。這一幕幕感人情景溫暖了全球,成為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范例,世界媒體的關注和點贊也呈現了中國在這一領域的貢獻和引領。”
《云南的生物多樣性》數據顯示,從2002年至2017年,云南全省森林面積從1560萬公頃增加到2106萬公頃。至2019年,云南森林覆蓋率增長到62.4%,全省濕地保護率達到53.0%,天然草地綜合植被蓋度達87.8%。目前,云南90%的典型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
數據顯示,云南省自1958年建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以來,截至2020年,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166個;初步形成了由植物園、樹木園、動物園、動物繁育中心等構成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遷地保護網絡;開展了巧家五針松、云南金錢槭、多歧蘇鐵、華蓋木、亞洲象、羚牛、滇金絲猴、西黑冠長臂猿、滇池金線鲃等珍稀瀕危或特有物種的拯救、保護、恢復工作;全省85%的重要物種得以保護。
云南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高正文表示,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生態系統質量穩中向好,全省自然保護地體系日趨完善,典型地帶性生態系統類型得到有效保護,退化生態系統得到修復,石漠化、水土流失面積逐年減少;二是物種保護體系不斷完善,初步形成了由植物園、樹木園、動物園、動物繁育中心等構成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遷地保護網絡;三是遺傳資源保護卓有成效,建立了遺傳資源保護體系,種質資源評價、馴化進展順利。
云南邊境線長4060公里,與緬甸、老撾、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山水相連,做好跨境生物多樣性保護,構建跨境生物安全和資源安全保障體系,對維護好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筑牢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義。云南歷來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國際合作,在跨境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
在長期的生物多樣性國際交流合作中,云南省建立了與英國、荷蘭、挪威、瑞典、西班牙、德國、歐盟等多個國家和區域政府間的對話交流機制,簽署了加強環境保護合作協議;加強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自然基金會、保護國際、大自然保護協會等國際組織的合作,積極引進發達國家先進的保護理念、管理模式、技術和資金;在“一帶一路”等框架下,積極參與東盟、南盟、大湄公河次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交流合作,促進了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的全面發展。
有序推進合理開發
近年來,生物產業正成為各地競相培育的重要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呈現出增長速度快、發展勢頭好的良好局面,經過多年的持續引導和強力推動,生物產業已經成為云南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在保護的前提下,云南積極開展可持續利用,著力培育生物優勢產業。
以野生食用菌為例,云南山區半山區面積占94%,降水量充沛,森林覆蓋率高,為各類生物繁衍生息和野生食用菌大量發生提供了良好條件。許多地方采取保山護林養菌措施,使野生食用菌品種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目前,云南共分布有野生食用菌約900種,占世界約2500種的36%、中國約1000種的90%,且野生食用菌發生較早,年生產周期長,產量高質量優。云南珍貴野生食用菌有近70種,主要包括松茸類、牛肝菌類、紅菇類、蟻巢傘類、干巴菌類、珊瑚菌類、雞油菌類、塊菌類和羊肚菌類等。國內野生食用菌市場約有70%產自云南,牛肝菌、松茸遠銷歐洲、美國、日本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云南還有全國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場——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這里現有商戶1200余戶,銷售的野生菌種類有258種,主要經營青頭菌、牛肝菌、松茸、干巴菌等40余個品種。野生菌交易旺季,這里每天的人流量近3萬人次,交易量多達500噸。
云南除了傳統生物產業云南白藥、三七、天麻、花卉、煙草、茶葉、橡膠等,咖啡、香料、水果、核桃、中藥材等一批食用、藥用及觀賞等物種資源利用也逐步深化,生物產業發展前景廣闊。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為云南省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大力發展生物產業已成為推動綠色發展的有效途徑。
依托良好的自然資源和景觀開展生態旅游已成為云南省旅游業“二次創業”的重點。西雙版納野象谷生態旅游示范區、騰沖市銀杏村等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大力開展生態旅游。隆陽區高黎貢山百花嶺、盈江縣石梯村等逐步發展起來的觀鳥旅游,有效帶動了當地村民的經濟發展。
與此同時,云南省依托有關科研院所或高校,相繼建立了“西南生物多樣性實驗室”“國家高原濕地研究中心”“中國昆明高原湖泊國際研究中心”“云南生物多樣性研究院”等一批生物多樣性研究平臺。
文︱《中國報道》記者張利娟
(資料來源:新華社、《云南日報》、云南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