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婦女事業是黨和人民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婦女是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
4月17日至18日,由全國婦聯宣傳部、中央網信辦社會局共同開展的“一路芬芳·福潤八閩”2023年全媒體基層婦聯行活動首站來到“有福之州”——福州。中央媒體、網絡平臺和網絡大V深入走訪了新大陸科技集團、軍門社區、福建農林大學廖紅工作實驗室、羅源縣百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地,近距離了解她們的奮斗故事,感受她們不凡事跡背后共有的一份初心。
“一路芬芳·福潤八閩”2023年全媒體基層婦聯行活動啟動儀式現場。(常斯雅 攝)
立足科技前沿
她主張“還數于民”,讓老百姓享有自己的數據
全國政協委員、新大陸科技集團CEO、新大陸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晶
從建設食品安全溯源體系助力治理“餐桌污染”,到啟動全國首個“數字公民”試點為數字中國建設添磚加瓦,再到成為數字人民幣產業聯盟理事長……作為最早一批參與“數字福建”建設的企業家,王晶始終秉持科技成果服務人民的理念,深耕數字領域,以科技創新服務社會。
17日傍晚,新大陸科技集團會議室里,“一路芬芳·福潤八閩”媒體采訪團一行和全國政協委員、新大陸科技集團CEO、新大陸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晶圍繞“數字中國”領域的探索和實踐進行了對話。
“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數字中國建設緊抓‘人’的數字化這個基本元素,能更好地讓百姓得到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談及“數字公民”建設難點時,王晶坦言,“數字公民”建設是漫長系統性工程,復雜性極高,依靠單一部委或碎片化的社會力量無法完成。她建議中央整體統籌,將“數字公民”納入數字中國頂層設計體系,構建橫跨各部委、全行業的班子,融合各方智慧和力量,制定國家級的數字公民發展戰略,“還數于民”,讓老百姓享有自己的數據。
服務社區居民
她始終懷揣一顆“為人民服務”的赤子之心
“七一勛章”獲得者、全國三八紅旗手、軍門社區黨委書記林丹
軍門社區位于福州市最繁華的東街口區域。明代嘉靖初年,在此設立巡撫衙門,軍門由此得名。軍門社區總面積約0.18平方公里,擁有居民約3500戶,人口1.3萬余人,是我國城市中心地段里典型的老舊社區。
“七遛八遛,不離福州?!?8日上午,“一路芬芳·福潤八閩”媒體采訪團一行來到軍門社區。走進社區,大家即刻被社區干凈整潔、時尚清新的氣息所吸引。這里不但有老人活動中心、小孩托管中心,還有遍布街頭巷尾的各類便民服務店,充滿了煙火氣息。
社區雖小,但連著千家萬戶。從1972年到社區居委會工作至今,軍門社區黨委書記林丹始終懷揣一顆“為人民服務”的赤子之心,為社區居民奉獻了大半生。她帶領大家把軍門社區從昔日房屋老舊、鄰里糾紛、案件頻發的“墻壁褙著報紙的木屋區”,建設成現如今遠近聞名、擁有170多項榮譽稱號的模范家園。談到這些成績,年過古稀的林丹中氣十足地說:“這么多年,我深刻體會到,要做好社區工作,就得把居民的瑣事、難事、煩心事,件件都當作自己的事來辦。所以,我早已把社區當成了家?!?/p>
扎根鹽堿地
她打通科技到田野的“最后一公里”
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廖紅
“帶領群眾致富是我們科技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苯陙?,福建農林大學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在團隊負責人廖紅教授的帶領下,主動承擔科技下鄉任務,長期堅持科技服務“三農”,創建套作特種綠肥等茶園土壤生境優化技術,在武夷山、安溪等地建立多個生態茶園示范基地,為廣大農民解決生態農業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得到人民群眾的高度評價。
在福建農林大學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實驗室前,廖紅教授向“一路芬芳·福潤八閩”媒體采訪團一行分享了她在走上“科特派”之路之前兩個深受觸動的小故事。
一個是她在學術會議上分享自己讓大豆少施肥多增產的科研成果,卻被老教授當眾質疑:“論文發得也挺好的,也拿到了很高的學術榮譽,但是中國的大豆有多少按照你的方法做的?”
另一個,是有一次她看到一位老農民為了讓自家種下的大豆高產,蹲下身子一棵一棵為大豆施氮肥,但是農民卻不知道他施肥越多,產量卻會越低。
廖教授不禁感慨:“對我們來說是ABC的常識,但是農民卻沒有用上。當時,我真的很不好意思,特別不好意思!”至此,她堅定了“把科學技術送到田間地頭的最后一公里”的信念。
心系困難家庭
她吸納百余名留守婦女進廠務工
百谷農業公司總經理于艷
18日下午,伴隨著蒙蒙細雨,“一路芬芳·福潤八閩”媒體采訪團一行驅車前往羅源縣百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出菇廠房內,一排排架子上,海鮮菇在水霧繚繞中格外白嫩。不遠處,采菇車間機器轟鳴,采收、分揀、包裝……一系列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于艷是百谷農業公司總經理,2013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她放棄省城工作機會,毅然回鄉投身家鄉建設。她虛心學習、刻苦鉆研,引進全自動菌包生產線、物聯網監測系統和液體菌種,實現智慧種菇。
“我們食用菌種植都是用手機進行管理的,如果數據不對,就會進行報警,技術人員會實時對相應菇房的數據進行調整校對,做到智能化種菇。”一頭短發、文質彬彬的于艷介紹道,“現階段日產菌包3萬袋,日產海鮮菇鮮品15噸,年產值5000萬元”。
百谷農業公司的發展,也帶動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在采菇車間前,于艷指了指里面的員工自豪地說:“在招收員工時,我會優先考慮鎮里的低收入家庭。一些勞動強度要求不大的崗位,優先選擇留守婦女。目前公司招收的100多名員工中有95%是附近村民,九成是女性,人均年增收3萬—7萬元不等?!痹诒粏柤按蠹业墓ぷ鲿r長時,她說:“姐姐們工作按件計費,如果今天家里有事,可以晚來早走的。既能賺錢又能顧家,她們都很珍惜這份工作?!保?span style="text-indent: 2em;">編輯:戴萌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