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候選人馬克龍(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龍劍武 攝
馬克龍有望勝出四分之一選民或棄投
歷經兩周緊張的拉票、針鋒相對的辯論后,從5月5日午夜開始,兩名候選人都按照規則停止競選活動,雙方競選團隊和支持者都不再通過視聽媒體“發聲”拉票,靜待7日投票。
多個民調機構在選前的調查顯示,馬克龍有望在投票中以較大優勢戰勝勒龐——民調機構艾拉貝(ELABE)5日公布的調查顯示,馬克龍第二輪得票率將達到62%,馬麗娜·勒龐僅會獲得38%的選票;伊普索斯民調所 (IPSOSSOPRA-STERIA)的調查結果,馬克龍的支持率將為61.5%,馬麗娜·勒龐的得票率則為38.5%;伊弗普(IFOP)和輿論之路 (OPINIONWAY)的民意測驗結果都表明,馬克龍將以61%對39%的得票率擊敗馬麗娜·勒龐。
根據上述多項民調,登記選民在第二輪的投票率將達到75%至76%。伊普索斯的調查則顯示,目前仍在猶豫的選民中,51%的人表示會投“白票”,49%的人聲稱仍有可能改變主意。
不過,另一項民調顯示,四分之一的法國選民將在7日的總統決選中棄權。其中許多是左翼選民,在他們支持的候選人未能進入第二輪投票之后大失所望。
上述棄權率將是1965年法國決勝輪總統選舉以來的第二高,凸顯許多選民對于選擇中間派馬克龍還是極右翼的勒龐感到心灰意冷。
法國總統候選人瑪麗娜·勒龐。
右翼勢力崛起 “兩個法國”如何彌合?
法國《世界報》評價, 2017的法國大選之爭堪稱是“兩個法國之爭”:主張自由、支持全球化的馬克龍代表“開放、前進、革新的法國”;反移民、反歐盟、反全球化的勒龐則代表“保守、鎖國、民族主義的法國”。
在選前的最后一次電視辯論上,主持人曾如此形容兩人無法調和的政治立場:“他們幾乎每條政綱都是相互對立的。”
此外,雖然馬克龍在選前民調中一路走高,但有英國脫歐、美國大選作為前車之鑒,誰都不敢預測已經多次讓人跌破眼鏡的國際政壇,不會再現一只“黑天鵝”。
更多分析認為,真正令人擔心的不是法國大選結果,而是大選已經暴露無遺的法國乃至整個歐盟面臨的困境——法國左翼社會黨與右翼共和黨等傳統政黨50年來首次在7日的投票中“集體缺席”;勒龐及其代表的極右翼勢力的軍突起,更人看到民粹主義快速上升的勢頭。
分析指出,雖然大選結果尚未出爐,但一個事實已基本明確——法國政壇傳統格局已被重塑。無論誰最終在大選中勝出,都必須面對如何管理漸行漸遠的“兩個法國”的難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