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記者采訪了外國機構有關負責人,了解他們眼中的中國經濟“半年報”。
“我認為中國經濟運行數據令人鼓舞,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經濟活動依然處在良好水平。”世界銀行中國局首席經濟學家李偉喬說,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在結構性改革層面正在取得扎實且意義重大的進展,尤其是在管控金融風險方面。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何墨池指出,中國外貿形勢向好,消費增長強勁,這一切都得益于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也將為經濟持續增長提供動力。
“中國有潛力在中期內保持增長,但要通過深入改革來實現這一目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大衛·利普頓的話語透出積極樂觀:“而且目前增長依然強勁,能給中國足夠的緩沖來減輕轉型壓力。”
亞洲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表示,增長速度本身并不是問題核心,關鍵是要保持質量和效益。
受訪專家認為,中國供給側改革進展成效顯著,實現了生產率增長、高水平就業,人均收入增速保持高位。
利普頓說,針對金融部門風險,中國實施了重要監管措施。重組和去產能的舉措,促使企業債務增長放緩,并改善了供求關系;削減房地產過剩庫存,讓房價高漲勢頭也逐步得到控制。另外,創建的新企業自2014年以來增長了兩倍。
對于中國政府對中小企業減稅的努力,李偉喬十分認可。“中小企業在中國經濟轉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普遍難以獲得貸款。中國政府正有意識地采取措施幫助它們成長,這是非常積極的信號。”他說。
“中國繼續轉向更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路徑,改革在廣泛的領域取得進展。”利普頓說。 何墨池表示,未來要繼續推進去產能,并且為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創造更多市場機遇,以激發其在市場中的活力。
“上半程”穩中向好,“下半程”走勢如何?國際機構普遍認為,隨著供給側改革和創新戰略的推進,中國經濟運行中的積極變化還會繼續增加。不過在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發揮市場作用,以及防范金融風險。
“我們樂于看見改革進展更快、成效更加顯著。”李偉喬說。(于佳欣 劉紅霞 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