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徐國棋記得,水渠修通后,黃大發把大家喊來開院壩會,商量集資修建學校的事。
“如果有文化,渠早就修成功了。我們村文化低,出去都直不起腰桿,娃兒不讀書哪來出息?”
全村群眾又一次咬緊牙關,全力投工投勞建學校。而今,20年過去,草王壩走出了20來個大學生。
接下來是修路。團結村通往外界只有一條泥巴小道,要趟過兩條河,翻過一處懸崖。一發大水,村莊即成孤島,1990年至1995年,有5個村民涉水溺亡。
1995年春節剛過,黃大發只身前往遵義縣,向有關部門申請修建通村公路。政府補助的資金用于購買炸藥等,村民在黃大發帶領下投工投勞。
修渠的情景再現山村。每天100多名村民上工,大家齊心協力,4公里的通村公路很快鋪通。
1996年,村里通電工程啟動。黃大發帶頭拿出100元,村民再次湊錢1萬元。為節約電桿錢,每2戶村民“承包”一根電桿,上山砍樹;一圈上百斤重的電線,村民挽在肩頭往前拉……草王壩村,終于亮起了電燈。
村民夏時江,購買了村里第一臺黑白電視機。1997年7月1日,黃大發和100多名村民一起,在夏時江家收看了香港回歸慶典,大伙兒鼓掌把手心都拍紅了。
“我終于可以交上答卷了”
帶領群眾奮斗50多年,黃大發走遍了村莊周邊的山山水水,但最遠只到過80公里外的遵義市。
不抽煙、不喝酒;不吃雞鴨魚,不管家中事。這位82歲的老支書把一輩子的時間都交給了村里工作,把所有的心力和精神都放在“領著大伙兒干”上,將鄉親們帶上致富路。
村民徐國樹家養了9年的山羊,現在有60只,去年賣羊收入2萬多元。他說“有了水,才養羊;有了羊,才有錢”,靠著養羊收入,他把2個子女培養成大學生。
脫貧的熱情涌動在草王壩的家家戶戶。新擴并的團結村還有許多貧困家庭,去年,老支書黃大發參加政府的脫貧攻堅考察,認定了辣椒和柚子產業。經過論證,當地政府決定將之作為扶貧攻堅重點產業進行推廣。
黃大發到村民家里做動員工作,讓兩大產業順利落地。“他有這樣的號召力,我們相信他。”村民黃兵旺說。
2015年,遵義有關領導了解到,這位80歲的老支書有個心愿,就是有生之年能去省城看一看,于是決定滿足他這個心愿。
時任平正鄉辦公室主任的徐飛回憶,那天,他們來到村里,發現黃大發和老伴已經穿戴整齊在村口等著了。到了貴陽,老支書既沒有提出到風景名勝去逛逛,也沒有要求去商場轉轉,而是提出去貴州省委看看。
站在省委大門口,黃大發注視著飄揚的五星紅旗,看著“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的石碑,一言不發地站立著……
就這樣,默默站立了10多分鐘,黃大發回身對陪同人員說:心愿了了,可以回家了。
陪同人員問:到別處看看吧?黃大發把頭一搖:“黨組織信任我,把草王壩村交給了我,現在,渠通了、電通了、路也通了,我交上答卷了。”
又一個春天,來到了草王壩。但見田間地頭,黃大發率領群眾新栽下的柚子樹抽出新芽,翠綠欲滴。
這塊幾代共產黨人奮斗的紅色土地上,生機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