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顆粒燃料
逄書記自豪地說,秸稈顆粒燃料改變了老百姓傳統的燒秸稈取暖做飯的方式,也使村里更加整潔凈。田地里每年產生的大量秸稈在村外加工飼料的機器上進行加工,就可以不進村了,讓村子看起來就像城區一樣。
巴拉格歹鄉環保工作負責人王國輝說,秸稈不進村不僅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對農村防火和消防安全也有很大的幫助。他說,“現在村民亂堆秸稈的習慣得到改善了,對咱們防火有好處,有時秋天村里一家著火,火燒連營,人身財產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環境也得到整治了?!?/p>
良種場村已經全部使用太陽能路燈
冬天村里燒火做飯取暖的能源問題解決了,夏天用電的問題逄書記心里也有了計劃,那就是結合村子日照充分的優勢,發展中國政府正在全力推廣的一種扶貧模式——太陽能光伏發電板。
近幾年,巴拉格歹鄉因為線路改造,再加上大部分線路都架在空中,一遇到大風天就經常停電,耽誤村民的生產生活,而光伏發電板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良種場村地勢平坦,周圍沒有高山,白天日照充足,適合發展光伏發電。光伏發電板直接安裝在村民家屋頂上,不占家中有用空間,發電沒有聲音,沒有污染,而且用手機就可以設置發電數據,特別適合幫助無勞動能力,或缺乏勞動能力的家庭創造效益。逄學文說:“這個給老百姓帶來的便利太大了。一般農戶按每個月100塊錢電費計算,每年就需要1200元,安裝光伏發電板以后,不僅解決了老百姓自己用電的問題,過剩的電量還可以通過電網予以出售。如果將光伏發電板發的電全部出售的話,每年效益至少可以達到2000元以上?!?/p>
從創新的秸稈顆粒燃料到太陽能光伏發電板,從村民冬天的做飯取暖到夏天的生產生活用電,逄學文這個村支書,用他的鉆研和創新精神,帶領良種場村的村民不僅脫了貧,還用上清潔能源,把這個北方多風多沙的村子建設得更加美麗。在良種場村,村民楊桂楓和杜小明這樣評價他們的逄書記。楊桂楓說:“在我們百姓有什么水電等生活上的問題的時候,書記都能及時幫我們解決,每天書記都很忙,為了村里大事小事忙里忙外,我們都看在眼里?!?/p>
杜小明說:“在(巴拉格歹)鄉里,大家都說逄書記腿是最快的一個,有什么事情,接到什么指令,馬上抬腿就走。再一個,逄書記是最黑的一個書記,他的臉是最黑的,之所以這么黑就是在外面為群眾奔波曬出來的,在外面風吹日曬臉非常黑,大家都叫他黑書記?!?/p>
在蒙語中,巴拉格歹鄉是有柳樹的地方,良種場村也是因為這里的土地適合培育優良品種而得名。在擺脫貧困、發展經濟的過程中,逄學文和村里人都明白,他們現在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讓子孫后代一直生活在適合培育良種的土地上,生活在內蒙古東部那個有柳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