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寧夏新時期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核心區。包括固原市原州區、西吉縣、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中衛市海原縣,以及吳忠市同心縣、鹽池縣、紅寺堡區,人口206.3萬,占寧夏人口近三分之一,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占寧夏38.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81.7%。
如何幫助貧困群眾脫貧?寧夏從2012年開始推進百萬貧困人口扶貧攻堅工程,計劃使35萬群眾異地移民脫貧,使65萬群眾就地發展扶貧,到2020年,初步實現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盛夏七月,驕陽似火。45歲的銀川市良田鎮園林村村民李紅花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忙碌著。
2015年,李紅花在政府的幫助下蓋起了和別人一樣的溫棚。 “我家現在有三個大棚,建棚的時候一共花了近12萬,這其中我自己只拿了4萬多的人工費,搭建溫棚的材料錢都是政府給的。”除了給材料給補貼,政府還給李紅花送來了技術?!耙郧霸诶霞椅夷睦飼N西紅柿,現在有技術員指導,每一次我的收成都不錯。”李紅花說。
然而就在7年前,李紅花雖然從固原市涇源縣的山溝溝里搬到了近路近水近城的平原,卻沒能改變一家貧困的日子。
“兩個娃娃都在上學,我給別人打零工一天才能賺上50塊,你算算我一年下來才能賺多少錢?!碑斈?,除去日常開銷,李紅花手里基本沒有多少積蓄;現在,李紅花一家僅靠溫棚一年就能有4萬元的凈收入,而她的兒子也被村上優先推薦到鎮里的執法隊上班,每個月能領2000元工資。2016年年底,李紅花終于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在園林村第一書記高杰看來,李紅花能脫貧,主要是靠政策扶貧,而最讓高杰欣慰的是貧困戶思想上的轉變。“現在和以前脫貧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再一味地給錢,不讓貧困戶再等靠要。他們只要愿意,有脫貧意向,針對他們的貧困情況和致貧原因,我們都會制定具體幫扶方案,堅持‘輸血’和‘造血’并舉,分類確定幫扶措施,做到精準施策到戶。貧困戶干得越多,我們給的補貼也就越多,村里最多一戶光補貼就拿了4000多元。如果既不種植也不養殖,那就一分錢補貼沒有,這也是他們越來越有干勁的最主要原因。”
李紅花和寧夏其他貧困戶一樣,在政府的扶持下走上了脫貧之路。2016年底,寧夏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011年的101.5萬人減少到41.8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5.6%下降到11.08%,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193元增長到7505元,增幅達到78.99%,年均增幅高于寧夏平均水平近兩個百分點。
下一步,李紅花就盼望著大學畢業的女兒找到好工作,自己能夠貸上款種植香菇,給家里帶來更多的收入,過上更好的生活。
銀川市園林村的李紅花在家門口靠溫棚過上了好日子,固原市西吉縣下坪村的董宏璧則在2500公里外的福建開始了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