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宏璧的老家西吉縣被納入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由于受多種因素制約,這里全面小康實現程度低,基礎條件差,產業層次比較低,水和交通等瓶頸制約問題仍比較突出。
“過去在老家就是靠天吃飯,家里根本沒有多少收入。”在地里忙碌上一年,只能勉強糊弄住肚子,這樣的生活讓董宏璧看不到未來的希望。
2000年,一直在家務農的董宏璧聽村長說福建省專門來固原市招工,于是,他懷著試一試的心態報了名。
這一年,在經過了技能培訓后,他和村上的其他年輕人一起踏上了他鄉逐夢的行程。董宏璧怎么也沒有想到,這個決定改變了他的一生。
“我目前在莆田一家生產液晶顯示器的廠子里干活,主要負責工藝生產這一塊。”經過了十幾年的努力,董宏璧已經是一個部門的經理,一個月2萬元的收入,讓他直呼以前想都不敢想。
和董宏璧一樣,在福建奮斗的寧夏人還有很多。據悉,寧夏每年組織赴閩轉移就業人員1.8萬人,占全區區外就業總人數的12%,主要從事電子產品裝配、服裝鞋帽加工等行業,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目前,寧夏長期在福建穩定就業人員達4.3萬人。
“現在,我們全家都在莆田安頓了下來,前幾年政府還解決了孩子上學的問題,讓我們在這里工作生活都沒有后顧之憂。”董宏璧已經把福建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在這里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家的溫暖。
2017年1月,閩寧兩省區組織召開了“閩寧勞務協作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對口幫扶座談會”,兩省區在加強駐廈門、福清、莆田、泉州、漳州勞務工作站(勞務基地)規范化建設,做好務工人員的組織、管理和服務保障工作等方面達成合作意向11項。
近年來,寧夏按照“普惠+特惠”的原則,依據市場需求和勞動力意愿,采取“企業訂單、培訓機構列單、培訓對象選單、政府買單”的方式,加大勞動技能培訓和勞動技能提升力度,促進農村貧困人口就業創業。寧夏把精準扶貧技能培訓納入民生工程,從2016年起,每年安排2億元,培訓10萬人。通過培訓,80%以上的培訓對象取得了初級職業技能鑒定證書。此舉著實提高了貧困人口就業創業的“砝碼”。
經過自治區歷屆黨委、政府30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寧夏實現了從輸血式、救濟式扶貧向造血式、開發式扶貧轉變,從分散幫扶、普惠扶持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轉變,形成了黨政主導、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新機制,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不斷鞏固提升,扶貧開發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中南部地區面貌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石泰峰在寧夏第十二次黨代會上所作報告中強調,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長8%以上。這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向黨中央立下的軍令狀,向全區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