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玉輝的本子上,他寫著“兩江四岸,河塘溝坎,葦叢桑林,阡陌荒田,孜孜以求,‘內沙湖’模式終有所成。十載光陰荏苒,赤誠初心如始,在祖國大好河山間盡情揮灑青春,把論文寫在美麗荊楚大地上。”
康玉輝是一名扎根一線,以湖為家的“水利人”。他一張黝黑的臉,一雙粗糙的手,兩只磨破的腳,他以湖為家,人隨湖走,家隨湖遷。康玉輝一直致力于改善生態,造福社會,他自稱是一名農民博士,自樂其間。
從內沙湖的板房和斑嘴鴨,到寶島公園的紫藤蘿和黑水雞,從沙湖大橋璀璨的燈火,到東湖如黛的遠山,這里都留下過康玉輝工作的身影。他說:“深夜的燈火,黎明的微光,還有冉冉升起的太陽,工作與無數動人的時刻相伴,這些都值得被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