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猴:指尖毛猴賀新春 喜迎冬奧年
“半寸猢猻獻京都,惟妙惟肖繪習俗。”這句詩描寫的是老北京特有的傳統藝術品——毛猴。毛猴以模擬人的動作和生活場景,反映市井生活為主,由它也衍生了諸多為人們所喜愛的藝術作品。
2022年農歷春節前夕,為近距離了解非遺文化,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來自俄羅斯的國際學生夢力和馬卓然來到了位于北京通州區的“毛猴坊”,這里是京味毛猴第四代傳承人張鳳霞的工作室。他們向張鳳霞學習了毛猴制作,進一步了解了毛猴文化。
毛猴起源于清朝民間,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時間。相傳在北京宣武門外騾馬市大街有一家名為“南慶仁堂”的藥鋪。某天,店中配藥的小伙計無故挨了賬房先生的一頓臭罵,心情十分煩悶。晚上,他在擺弄著藥材時,偶然發現辛夷的形態很像掌柜的大肚子。小伙計又找來蟬蛻,取鼻子做腦袋,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于是一個像人又像猴的形象躍然眼前。就這樣,第一只毛猴誕生了。這項手工藝品迅速在北京流傳開來,成為孩子們喜愛的玩具。
毛猴制作看起來容易,實際操作起來卻耗時耗力。在狹小的空間內進行創造,這對于制作者的精力與耐力都是很大的考驗。“我原本以為這門藝術非常簡單,但在我做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馬卓然說。在張鳳霞耐心指導下,從材料的挑選,到布景的安排,國際學生們一步步地完成了屬于自己的毛猴作品。“我認為這門藝術很美,通過它可以抒發內心的豐富情感。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知道這門藝術。”體驗過后,夢力表達了對于毛猴制作的喜愛與贊嘆。
京味毛猴的制作體驗不僅讓國際學生們感受到了中國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也使得毛猴文化為更多人所了解、所喜愛。
監制:蔡曉娟 鞏琳萌
制片人:魯楠 白巖
導演:栗衛斌 馬憲超 徐興田
宣發:劉穎 李智
審校:姜鈺 蔡堅 廖懷盛
后期制作:趙超 吳狄
攝制統籌:周睿知 劉靖
攝制團隊:高佳慧 劉紫涵 李苑童 劉梓桐 高宇軒
頁面制作:馬岳 顧容楠 李翔
聯合出品:中國網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支持單位: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游局 張家灣毛猴坊